33地图-→ 锡林郭勒盟地图[切换城市] 当前城市: 锡林郭勒盟百度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锡林郭勒盟百度地图电子地图、锡林郭勒盟市公交线路图、锡林郭勒盟市地铁路线图、交通流量查询、天气预报查询服务。
热点城市: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杭州】 【广州】 【南京】 【武汉】 【成都】 【长沙】 【更多】 【友链】 其他:【百度】 【公交查询】 【搜狗】 【google】 【图吧】 【城市吧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 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 地图。

什么是三维地图

三维电子地图,或3D电子地图,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抽象的描述。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同时集成生活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社区、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

1.如何查询4S店维修保养记录?(详情)
2.如何查询保险公司理赔记录?(详情)
3.如何查询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详情)
4.如何查询车型年款信息(高低配)?(详情)
5.如何查询出厂配置参数生产日期?(详情)
6.如何查询车牌号车架号和发动机号?(详情)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098千米;东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西接乌兰察布盟,南与河北省承德、张家口毗邻。总面积202580平方千米。总人口93万人(2003年),其中,蒙古族约占30%。

编辑摘要

锡林郭勒盟 - 地区概况

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098千米;东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西接乌兰察布盟,南与河北省承德、张家口毗邻。总面积202580平方千米。总人口93万人(2003年),其中,蒙古族约占30%。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邮编:026021。代码:152500。区号:0479。拼音:Xilinguole Meng。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西北部地形平坦,一些低山丘陵和熔岩台地零星分布其间。东北部为乌珠穆沁盆地,河网密布,水源丰富。西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由一系列垄岗沙带组成,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寒冷、多风、干旱,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90-120天,年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为150—400毫米。[1]

锡林郭勒盟 - 地形地理

锡林郭勒盟  大草原
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驻地锡林浩特市。这里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区。地处东经115°13'—ll7°06',北纬43°02'—44°52'。属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西连乌兰察布盟,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距首都北京64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620公里,其主要气候特点是风大、干旱、寒冷。

年平均气温0—3℃, 结冰期长达5个月,寒冷期长达7个月,1月气温最低,平均-20℃,为华北最冷的地区之一。7月气温最高,平均21℃。年较差为35—4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2.4℃,日较差平均为12—16℃。平均降雨量295mn,,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最大降水量628毫米(太仆寺旗1959年),最小降水量83毫米(二连市1966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每年11—3月平均降雪总量8—15毫米,1977年10月26日一29日降雪总量达36—48毫米,降雪中心达5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下,蒸发量在1500—270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增。二连市最大蒸发量达到3150毫米(1963年)。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5—6月份。年日照时数为2800—3200小时,日照率64—73%,无霜期110一130天。总人口近百万,现有蒙、回、藏、朝鲜、达斡尔等23个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蒙古族占全盟总人口的29.6%。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富集,景色秀美,人情淳朴,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锡林郭勒盟 - 草原风光

锡林郭勒盟  天然牧场
锡林郭勒盟有着优良的天然牧场,水草肥美,风光秀丽,是世界文明的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四大草原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这里不仅植被类型繁多,而 且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 态环境。锡林郭勒盟拥有18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牲 畜饲养规模连续八年稳定在1000万头(只)以上。无污染 的优质畜产品遍销全国各地和日本,中东市场及香港地区。锡林郭勒马,乌珠穆沁肥尾羊,草原红牛,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苏尼特驼,内蒙古细毛羊等一系列优良畜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声誉。  

锡林郭勒盟以其辽阔的草原 ,富集的资源和独特的风光驰名中外.在这片20.3万平方公里的绿色国土上,有中国唯一被纳入国际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护区有中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拥有一碧万顷的天然牧场和内蒙古自治区四分之一的牛羊。这里还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绿色宝库。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难以取代的草原旅游胜地。

 锡林郭勒草原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这里有始建于秦、辽、金代的古长城遗址,有突厥人留下的神秘的石人,有明成祖朱棣当年北征时期驻扎军队的地方,并铭碑"玄石坡","立马峰",有元朝陪都上都城遗址,当年元世祖忽必烈 继承蒙古汗位,曾将此作为临时首都,与大都城并称 元朝两都。古刹贝子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 ,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近年来 ,当地政府先后投资百万元用于贝子庙的恢复,修缮工作,贝子庙历经沧桑之后,将逐步重现往日的光彩 。恐龙墓地"通古尔",目前已发现的恐龙化石有亚洲似鸟龙,鸥氏阿莱龙,姜氏巴克龙,蒙古满洲龙等。近年新挖掘出的查干诺尔龙化石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锡林郭勒盟 - 各类资源

锡林郭勒盟  水资源
锡盟草原的芦苇资源也极为丰富,面积达43万亩 ,主要分布于乌拉盖河流域,从1米--2.9米高度的芦苇蕴藏量为17.2万吨。是锡盟造纸工业原料的主要生产基地。芦苇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锡林郭勒盟是您游览,观光,考察,投资的理想去处。距锡林浩特市30公里的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护区。

锡林郭勒盟矿藏资源十分丰富,自然贮存条件好,现已发现的矿种达50余种 。其中煤炭 储量947亿吨,探明储量722亿吨。包括无烟煤 2800多 万吨,烟煤3。5亿吨,褐煤690多亿吨;金属矿以探明 储量的有17种包括钨,铜,铅,锌,锡,金等 ;非金属矿藏资源也十分丰富 ,但利用较少,大部分矿种仍 深埋地下亟待开发利用;探明石油储量 1.8亿吨,远景储量可达 5亿吨,年产原油100万吨;查干淖尔天然碱矿储量居全国之首,具有矿结晶体纯度高等特点 。天然碱达4500万吨 ,东乌珠穆沁旗境内的额吉淖尔所产的大青盐是锡林郭勒盟特有的资源之一 。不仅食用 价值高于海盐 ,而且具有药用价值 ,食盐保有储量 2448万吨。

全盟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风能的年视蕴藏量0.8--1.5 亿千瓦。主要用于解决牧民的生活用电,也应用到牧 业生产上。全盟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年阳光总辐射量都高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全盟年太阳辐射平均 总量达143.3千卡/平方厘米,全盟的太阳能资源总量 相当于580亿吨标煤的热量 。锡林郭勒盟地表水主要 河流有20条,分为三大水系。南部正兰旗,多伦县境 内的滦河水系,中部的呼尔查干诺尔水系,东北部的 乌拉盖水系,后两者为内陆河水系。锡盟地表水资源 总流域面积为5.02万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5.6 亿立 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9000 多千瓦,其中滦 河为9600多千瓦,乌拉盖水系为 16800多千瓦,呼尔查干诺尔水系3100多千瓦。全盟现有水库近20座,总 库容量约 3亿立方米。其中乌拉盖水库最大,容水量 近2亿立方米,水面积近 40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自治 区第二大草原水库。还有锡林河水库,上都河水库等利用在灌溉良田,发展渔业,牧业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锡盟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可分为三类: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和潜水。  

锡林郭勒盟 - 历史沿革

锡林郭勒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劳动、生活、繁衍的地方。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和东乌珠穆沁旗境内都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遗址;在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境内都发现了原始文化遗迹。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出现了游猎和养畜的氏族部落。

春秋战国时期,系澹褴和东胡所居。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居内蒙古高原。秦时期,南部属上谷郡北境,西南部为渔阳郡北境。西汉时期,匈奴单于庭直辖,东部为乌桓部辖地,南部属于幽洲。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为鲜卑部辖区。三国时期,隶属于北朝(魏)拓跋鲜卑部辖区;南部、西部由鲜卑、柔然二部所居;东部由乌洛候、契丹二部所居。晋朝时期,先后由代国、魏国和晋朝燕州所辖。隋朝时期,北部、东部由东突厥占居,西部、南部属隋朝奚部安乐郡、涿郡北境。唐朝时期,南部为河北道北境,北部为关内道北境,北部为关内道突厥单于都护府辖地。

 五代十国时期,为契丹上京临潢府辖区。1115年女真部建立大金国,东部属临潢府路庆州所辖,设置大盐烁(额吉淖尔盐池)群牧司,北部由广吉剌部所居,南部属宣德州辖地,中部正蓝旗一带由西北路招讨司所辖,设置桓州(正蓝旗侍郎城遗址),西部为汪古部所辖。元朝初,为扎剌儿部兀鲁郡王营幕地。十三世纪中叶,在锡林郭勒草原正蓝旗境内建起元代第一都城——元上都,为元朝的夏季陪都,是元朝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南部地区分别由中书行省兴和路宝昌州、上都路桓州和应昌府所辖。北部分别为上都省院官署、岭北行省和宁路及济南王部的封地。明朝永乐年间,将上都改称开平前屯卫,应昌、桓州变成驿站,南部为京师顺天府北境,设置开平卫。北部被瓦剌、鞑靼部占居。

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立国,占领察哈尔部地区。清朝康熙14年把察哈尔部原辖区划分为蓝、白、黄、红各分正镶二旗,称蒙古八旗。其中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均在本盟南部地区。并在宝昌一带增设了太仆寺左右翼牧群、明安牧群、以及商都牧群,隶属清朝直隶口北三厅。1761年,始设察哈尔都统,管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和锡林郭勒五部十旗诸王。清祟德、顺治、康熙年间,对锡林郭勒河一带的苏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浩济特、乌珠穆沁等五部先后分别设置左、右翼两个旗,共10旗,均设扎萨克,会盟于锡林河北岸的“楚古拉干敖包”山上,命名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蒙语,意为丘陵地带河。清嘉庆年间迁盟址于贝子庙。民国时期,1912年将厅改设为县,1914年设置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域,1928年将锡盟南部划归察哈尔省,1934年设察哈尔盟。1936年德穆楚克栋鲁普成立“蒙古军政府”,辖察哈尔盟和锡林郭勒盟。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成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5年成立内蒙古自治联合会,解散伪“蒙疆政府”。1946年废除了封建王公制度,成立察哈尔盟人民政府和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察盟辖5旗。1950年将多伦、宝昌、化德3县划归察盟。1956年撤销明太联合旗合并于正蓝旗,将正镶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合并宝昌县和太仆寺左旗,更名为太仆寺旗,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后划归化德县,又划出定名为镶黄旗。1949年将锡盟原来的10旗编为5旗,即东部联合旗、中部联合旗、西部联合旗、苏尼特左旗和苏尼特右旗。1952年撤销中部联合旗,1956年改编为5旗。1958年,锡察盟合并,撤消察哈尔盟,改称锡林郭勒盟,辖9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商都镶黄旗、太仆寺旗),两县(多伦县、化德县)。1963年设立阿巴哈纳尔旗,1966年设立二连浩特市。1969年将锡盟所辖的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化德县划归乌兰察布盟。1980年将苏尼特右旗和二连浩特市划归锡盟。1983年撤销阿巴哈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锡林郭勒盟总人口975168人。其中: 二连浩特市 47025人、锡林浩特市 173796人、阿巴嘎旗 46975人、苏尼特左旗 37612人、苏尼特右旗 76880人、东乌珠穆沁旗 85909人、西乌珠穆沁旗 72163人、太仆寺旗 170261人、镶黄旗26843人、正镶白旗 63639人、正蓝旗 71186人、多伦县 102879 人。

 2006年,锡林郭勒盟对苏木乡镇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117个苏木乡镇(74个苏木、13个乡、30个镇)调整为58个(21个苏木、3个乡、34个镇),部分苏木乡镇被撤销,部分苏木乡镇的行政区域的一部分或是整建制并入其它行政区域。 

锡林郭勒盟 - 饮食文化

 在牧区,肉食是最常见也是牧民们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尤其爱吃“手扒羊肉”,吃法有多种多样。除“手扒肉”外,还有“全羊”或称“羊背子”。

 全羊  这道食品的做法是:将全羊切成若干段,白水下锅,不加任何佐料,煮沸片刻即起锅。这时肉香味美,鲜嫩异常。“全羊”是蒙古族待客的上等食品,比较讲究。“全羊”是将羊背上第七根肋骨至尾部割为一段,再割四肢和头,带尾入锅煮熟,然后将全羊的各部分放在大铜盘里待客。察哈尔地区则把羊的下巴取掉,其他相同。

烤全羊  锡林草原著名传统名菜。烤全羊在蒙古习俗中,是接待尊贵客人的一道名菜。蒙古语称“昭木,浩日和纳格”,色香味俱佳,别有风味,是最上档次、最为讲究烹调技术的上乘食品。烤全羊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很远,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使用专门烤炉。烤全羊精选土种绵羊作原料,经过屠宰、烫毛、整理、添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后,放进炉内反复烘烤、整理,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表泛红色,香味扑鼻,皮酥脆适口,肉松软鲜嫩,肥而不腻。烤全羊的吃法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先将呈卧姿的羊放在盘内,端出经客人过目,然后按照皮肉、骨的顺序依次分解装盘,由客人品尝。现代多用剥皮整羊烧制,效果亦佳。

 手扒肉  蒙古民族的传统食物中,尤以手扒肉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手扒肉的做法是:“掏心”将羊胸腔内的动脉掐断,然后剥皮,清除内脏,并将整羊切成若干段置于锅中,待水沸后放入少许盐和葱,不加其它调料,煮断血即可。食用时一手抓肉、一手持刀片肉,其特点是肉香味美,鲜嫩异常。

 血肠 原料:羊小肠,将盐、葱末、少量的水和面粉放入羊血中,调成血浆。用羊肺从羊肠一头清洗三至四遍,洗净后,将血浆灌入羊肠,边灌边用手搓匀,上锅煮熟,拌沙葱、韭菜花等即可食用。

羊背子  是传统的名贵菜肴。一般在祭祀、婚嫁、老人过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做法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在羊背上,似羊的趴卧姿势。吃时,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上割取一条吃后就可以各取所需。

 涮羊肉  锡林郭勒草原盛产优质羊肉,其中以苏尼特、乌珠穆沁羊肉为最佳,因此以其为主料的名菜涮羊肉闻名遐尔。提起涮羊肉,据说还与成吉思汗有关。相传铁木真来到锡林郭勒草原与塔塔儿部征战途中,一次部队屠宰活羊后正准备煮手扒肉,这时闻报敌军突然来攻,此时下锅煮肉已经来不及。伙头军看着那些将要下锅的羊肉和站在一边饥肠辘辘的士兵们,真是又愁又急。关键时刻,镇定自若的铁木真灵机一动,当即叫伙头军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沸水翻滚的锅中,待肉色一变即捞入碗中,拌上额吉淖尔青盐、野韭菜及野山葱等调料,迅速吃起来。饱餐羊肉后的士兵们士气大振,向远途奔袭的敌军发起反攻,取得了胜利。铁木真为纪念这次草原奇胜,因而经常吃这道菜食,并赐名为涮羊肉,随后便成了宫廷佳肴。如今涮羊肉在原有配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调料配制,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食品。

奶食与炒米:走进草原牧区,无论进了哪顶蒙古包,热情好客的女主人都会端出样式各异的奶食品,就像一位烹艺高超的厨师,向食客展示自己的技艺,概括起来说,这些奶食品有近二十种之多,这里简单介绍以下九种:

 鲜奶(苏)  鲜奶是加工各种食品之源。牛、绵羊、山羊、马、驼都可挤奶。挤牛奶最为广泛而产奶量最高。绵羊奶具有油脂浓厚、热性和凝乳多、乳油厚等特点。山羊奶却油脂少、清淡、凉性,所以适合发酵。驼奶可以对奶茶和凝结加工。马奶还可发酵酿制马奶酒,是具有治疗多种疾病和丰富营养的饮品。总之,鲜奶具有滋阴壮阳、除病解毒的珍贵保健食品。母畜产后一二天内挤出的奶叫浓初乳,三至五天内的为淡初乳。初乳的营养成份为奶中之精华。初乳可以煮沸饮用或焖稠食用。挤完初乳后的便是普通奶子。将挤出的鲜奶倒进器皿里,撇取乳油后剩余的叫凝乳,煮沸取奶皮剩余的称熟奶。在察哈尔地区以挤牛、山羊、绵羊奶为主。 
白油  制做的方法是将鲜牛奶放入桶内,搅拌后使其发酵,脂肪浮在上面,因色白而称之为“白油”。

黄油  是将白油用纱布过滤,然后倒入锅内加温火煮炼,并用勺子频频搅动,待色泽由白变黄时取出,即成黄油。

 奶油(乳油、卓亥、涓肯)  将挤出的生奶盛进器皿中存放时,随着奶子的凝结,奶子里的油脂浮到上面,在奶子的表面形成一层油脂体就叫奶油。奶油就此可以食用和对奶茶,也可以放糖拌炒米吃或熬汤喝。 

 奶皮子  每逢夏、秋季,牧人们将鲜奶放在锅中,用小火烘至稍滚,用勺轻扬,使奶汁的泡沫浮在上面,然后点上生奶,冷却后用筷子挑起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即成。

 奶豆腐  是蒙古族最常见的奶食品之一。制做方法是将酸奶子放在锅中经慢火熬煮,放入布袋挤压而成。奶豆腐有酸味、甜味不等,依主人的口味采用不同方法而制成。 
  
奶酪(阿尔查、阿如勒)  回锅的酸奶叫熟酸奶,把熟酸奶包进布里用石头轧压或埋进沙子里榨干乳清便成了酸奶酥,将酸奶酥捏压成奶酪形状的就是酸酪。在酸奶酥中加进糖料,用鲜奶搅和食用能充饥解渴。酸酪保存时间较长,表面虽起醭,里面却不变质发霉。它的酸度很强,具有解毒助消化之作用。

奶渣(楚拉)  将凝乳用温火充分煮熬,榨干乳清,使其形成凝乳稠,不经过揉搓便捞出晒干的叫奶渣。奶渣干结得快,保存起来不易发霉。绵羊奶最适合做奶渣。牛奶奶渣过于坚硬,难以咀嚼。

 黄油渣(楚其给)  炼取黄油剩余物叫黄油渣。黄油渣是淡黄色的稠性物体,油性大,酸度浓,加茶饮用香甜可口。 
  
  炒米  在很长时期内是锡盟牧区群众的主要食品之一。炒米的特点是吃法简便,宜于储存,用奶茶泡食或拌奶酪均可。吃炒米,既不需要刀、勺、锅、灶,更不要烹、蒸、煮、炖,适应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制法为:先将水煮沸,将糜子投入锅内烀熟并炒干,用碾子压或者用捣窝捣去皮即成。也可煮粥或捞干饭。

  ◆饮料:锡察地区蒙古族,在长期生产与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饮料,其中有些饮料由于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已成为蒙医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用料。饮料的制作也反映出牧区妇女的勤劳和智慧。主要有以下四种:

奶茶  又称蒙古茶,是本地区蒙古族最喜爱的饮料,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烧制奶茶,是先将砖茶打碎些许,放入一个特定的纱布袋,也有直接放入水中,待茶色浓度适当时,取出纱袋或滤去茶叶,兑入鲜奶即成。锡盟南北部地区烧茶有淡、咸之分。

 酸奶  用马奶或牛、羊奶发酵后加工而成。酸奶能解热止渴,而且营养丰富。

奶酒  又称“蒙古酒”。制作方法是把发酵的牛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这种饮料酒精度不高,本地牧民常用它招待尊贵的客人。

马奶酒  是较为驰名的饮料,具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消食、健胃等功能。蒙医常用它掺与维生素C和消炎药品,治疗胃病、腰腿痛和肺结核等疾病。

锡林郭勒盟 - 民族服饰

锡林郭勒盟  服饰一览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中部,北部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20万平方公里,我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地域辽阔,风光秀丽,蒙古族是我盟的主体民族,其中还有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等多民族杂居。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全盟服饰以察哈尔服饰、乌珠穆沁服饰、阿巴嘎服饰和苏尼特服饰为主。 

乌珠穆沁服饰选料讲究,色彩鲜艳,手工精细,款式肥大,明显区别于其它地区蒙古服装,像草原上盛开的鲜花一样,五彩缤纷,艳美多姿,尤以镶、嵌、滚、绣、贴、抠等高难手缝工艺而闻名于世。如今,乌珠穆沁传统服装已成为国际友人的珍藏所爱。 

 乌珠穆沁服饰特点的形成与乌珠穆沁特有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其一,东乌珠穆沁旗建有蒙古地区“三大库伦”之一的喇嘛库伦庙,鼎盛时期曾有过近1600多喇嘛,四周源源不断的朝圣者不仅带来了精美的布匹,同时也带来了农耕文明之精华之一——巧夺天工的组合镶边工艺;其二,东乌珠穆沁境内镶有额吉淖尔盐湖,追溯历史,早在辽代就有以盐池之利争夺霸权的记载,清末民国年间,盐事较为活跃,形成了产销管理制度的雏形,为方便交易,钱物兼收,其中比重较大的就是布匹、绸缎,盐事不断,美丽的绸缎就不断从农区运入乌珠穆沁草原,这为乌珠穆沁服饰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其三,改革开放以来,东乌珠穆沁旗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均收入名列全区之首,加之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故用料日益考究、做工日瑾精细,一件件蒙古袍简直就是美伦美奂的手工艺术品;其四,东乌珠穆沁妇女历来以心灵手巧而著名,感情细腻,是如诗如画的草原给了她们无限创作的灵感,一针一线缝出了浸透幸福的袍子。 

阿巴嘎部落是清代以后形成的,主要成员是成吉思汗的同父异母弟别里古台的属下后裔。阿巴嘎服饰虽然受到接壤的苏尼特、察哈尔等部族穿着打扮的影响,但总体上还是保持和拥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南部阿巴嘎和北部阿巴嘎的服饰有一定的区别。

逐水而迁徙的游牧生活,造就了阿巴嘎服饰艺术的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延续几百年的阿巴嘎服饰特色鲜明,在世界民族服饰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令我们骄傲自豪的是2004年蒙古服饰已被成功列入了国家保护项目。从宏观意义来说,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保护。

不同时代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域,蒙古服饰有着不同的特色。阿巴嘎的服饰更是特色鲜明、独树一帜。阿巴嘎旗服饰在继承各自传统款式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富有地区特色的新的发展变化,但主要以雅致优美著称,他(她)们的服饰虽然不用华美高档的面料,也没有艳丽耀眼的镶边装饰,但却有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配色合理、整齐庄重等特点。因此,从头到脚上下呼应、左右相称,使整个服饰浑然一体,给人一种典雅优美之感。

阿巴嘎服饰,在其内部也有其别:靠北部的近似达力刚嘎服饰;靠西部的近似察哈尔服饰。但从整个服饰的穿戴上看,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阿巴嘎北部穿有大马蹄袖,肥而无开衩的长袍;南部则穿有小马蹄袖、较瘦而又开衩的长袍。他们冬季多穿白茬皮袄和薰皮袄,春秋要穿绗线明显的棉袄,名曰棉特尔力克,夏季要穿单夹袄名曰特尔力克,袍和特尔力克都是镶有窄条单沿边儿钉单道扣袢儿,但皮袄要镶宽沿边儿。已婚妇女长袍的袖筒有“套海布其(袖箍)”的异色服饰,阿巴嘎人进蒙古包时有提马蹄袖的习俗。

察哈尔民族服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服饰款式风格,吸取各地服饰的可取之处,从而出现了各地蒙古民族可以接受的较典型的新款风格。察哈尔妇女已不穿戴古老的头饰和制作精美的长坎肩,无腰带长袍,男子也不穿坎肩、马褂、不佩带褡裢、餐刀等,但有的人都完好保存着妇女的传统头饰和男子佩带装饰物。 

苏尼特服饰主要特征是简便、适体而又素雅大方,她们的古老发型和头饰、头巾所取代,他们的服饰虽然不用华美高档的面料,也没有艳丽耀眼的镶边装饰,但却有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配色合理、整齐庄重等特点。苏尼特长袍的4道窄条沿边儿和四四成排的扣袢儿装饰,不仅布局合理、线条流畅、针脚均匀、笔挺标致,而且在选料、配色、格式安排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锡林郭勒盟 - 音乐舞蹈

民族音乐

锡林郭勒盟  老人教孩子弹奏蒙古族乐器

锡盟地区蒙古族传统音乐大体可分为宫廷音乐、宴歌、宗教音乐和长短调民歌四种类型。封建统治时期,锡盟地区一些王公在其府邸中,都收留一些乐手和歌手,为其宴庆等活动服务。在各旗的王府里,都曾有过不少技艺高超的乐手和歌手。如特木丁、旺代、巴拉根、阿布甘希日布、哈扎布、扎木苏、玛西巴图、萨仍格日勒、那·仁钦等。

1948年,中共锡林郭勒盟工委建立第一支革命文艺宣传队,吸收一批民间艺人参加。其后,锡盟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批歌唱家乡、歌唱劳动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歌曲作品,如著名作曲家额尔登格的《锡林河》、 《那布其玛》、 《象撒缰的骏马在草原上飞奔》、 《乌珠穆沁妇女》、《美丽的乌珠穆沁》广为流传,此外还有《剪羊毛》、 《可爱的牛》、《猎人之歌》、 《打更员的荣誉》、 《挤奶姑娘》、 《运盐队》、 《老牧民的喜悦》、 《小学的孩子们》、 《战马》、 《高日很郭勒》等优秀歌曲也深入千家万户。

八十年代以后,锡盟音乐、歌曲创作又出现新局面,许多音乐、歌曲不仅在全区、全国演出,有些节目还登上了国际艺术舞台,赴香港地区、东欧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演出。这一期间的优秀歌曲有《骏马赞》、《辽阔草原》、《吉祥的故乡》、《葡萄山》、《牧马姑娘》、《唱给故乡的歌》、《星星布满天空》、《牧民青年》、《母亲湖》、《吸引爱的草原》、《母亲的祝福》、《察哈尔故乡》等。仁钦那木吉拉、朝格吉勒图创作的歌曲《我的草原》、《母亲》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胡日查、孟克、赛音斯钦及云登等人在香港举行的“中华民族演唱会”等各种比赛中也纷纷获奖。 

 进入新千年以后,《摇篮曲》、《圣洁的祝福》等歌曲先后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在锡盟党委宣传部、盟文联组织的“歌颂锡林郭勒主题歌曲”征集、创作活动中,涌现出了《锡林彩虹》、《锡林郭勒之歌》、《我的锡林郭勒》等一批好歌,宝音、那雪松、哈斯图雅、卫平、李慧兰、孙永斌等一批词曲作者脱颖而出。
 
民族舞蹈
自古以来,草原就以歌舞之乡而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以后,植根于丰厚的艺术土壤之中的民族舞蹈,经过锡盟几代舞蹈工作者的挖掘,创作了大量的民族舞蹈。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锡盟第一代舞蹈编导高太创作并作曲的女群舞《挤奶员》,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荣获铜质奖章,之后他又创作了《富饶的秋天》,获全区汇演优秀创作奖。同一时期,还有《新年之嬉》、《嬉戏舞》 。进入六十年代,哈斯额尔德尼创作的《草原民兵》曾获全区创作奖,《交军马》、 《不朽的战士王杰》、《打草场上》 、《乌珠穆沁青年》等一批新作相继先后问世。

八十年代,随着锡盟舞蹈创作队伍的壮大,新作也不断涌现。如锡盟第二代舞蹈编导沙克德尔创作的《盛开吧,萨日纳》获全区汇演优秀创作奖,男群舞《好比斯》获全区比赛一等奖,同年获全国比赛创作、表演两个三等奖。之后他又创作了《铭心教诲》、《欢腾的锡林郭勒》、《穿蒙古靴的青年》均被自治区评为优秀作品。根据自治区文化厅的要求而创作的群舞《马背儿女》,代表蒙古族参加第三届全国艺术节展演而获得成功。

王托娅是八十年代涌现的新秀,她创作的《捣茶舞》获全国比赛二等奖、全区一等奖,之后她创作的《接羔舞》、《搓彩鬃》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在全区比赛中又获优秀创作奖。长期工作在乌兰牧骑第一线的吉木斯创作的《嫁》、《骏驼赞》、《金镯》、《金马蹬》、《宴舞》等均获全区专业比赛创作奖。这一时期也有像《钢托拉嘎》、《鹰》、《永恒的足迹》、《金嘎拉哈》、《神树》、《泉水长流》、《喜送光荣匾》等作品问世,大大丰富了锡盟的文艺舞台。

九十年代,随着机制改革,锡盟文艺队伍也相继出现了个体艺校,个体演艺队伍应运而生,并活跃在文化市场上。如锡盟民族艺校诞生之后,走出国内外,该校创办者达古拉先后创作的舞蹈《赛场风采》、《草原小银珠》获全区“五个一工程”奖,《牧歌》、《嬉戏的牧童》、《乃依吉》、《圣洁的祝福》等少儿舞蹈,曾在三届全国“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中获金、银、铜奖,获华北五省区舞蹈大赛一等奖,代表内蒙古出访蒙古国慰问演出,参加了上海、天津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赴香港、澳门参加回归庆典的演出等。她的论文《蒙古族少儿舞蹈创作点滴》曾在全国少儿舞蹈创作研讨会上获二等奖,论文《蒙古族舞蹈创作谈》在全国蒙古舞理论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蒙根珠拉服饰表演团也是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一支年青队伍,曾在2004年全区蒙古族服饰大赛上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由沙克德尔执笔创作的2000年、2002年两届全盟那达慕的大型广场舞蹈——《腾飞的锡林郭勒》和《元都古韵》,受到盟委、行署的喜奖表彰。
进入新世纪,在新老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民族舞蹈之花将会以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艺百花园中的绚丽一枝。
除了音乐、舞蹈以外,西乌珠穆沁旗达·金巴扎木苏的蒙语相声,深受群众的喜爱,曾两次获全区萨日娜奖。

锡林郭勒盟 - 历史名人

锡林郭勒盟  明安图
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

出生在察哈尔草原正镶白旗的明安图(1692—1765),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多学科少数民族科学家之一。他学识渊博,研究领域较广,不仅在数学研究上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天文历法、地图测绘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清代蒙古族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和测绘学家。明安图在康熙年间参加《御定律历渊源》、 《日躔月离表》、《御定仪象考成》、《御定历象考成后编》等天文历法重要著作的编修,成为清朝全国数学界、天文编撰界的台柱。他还主持进行我国第一幅“全国大地图”《乾隆内府舆图》的测绘。明安图以其卓越的才能被破例升任钦天监监正(相当于天文台长职务),先后任时宪科五官正职务50多年。他一生中最杰出的科研成果是用30多年精力从事圆周率(3.14)的研究,写出数学巨著《割圆密率捷法》,全书共四卷,留传至今。明安图留给家乡内蒙古草原的永久财富是至今仍保留在呼和浩特市五塔寺后照壁上绘制的石刻天文图,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2002年,为了纪念我国清代蒙古族天文学家、数学家明安图在科学方面的卓越成就,经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人民政府申请,并报请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28242)号小行星命名为明安图星,由小行星中心在2002年5月26日的第45750号小行星通报上公布。

代古师·阿格旺旦皮勒

阿格旺旦皮勒(1700—1780),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华努德东苏木(今阿巴嘎旗吉尔嘎郎图苏木)人,代喇嘛庙(在今阿巴嘎旗吉尔嘎郎图苏木乌力吉图嘎查境内)第二世活佛。
阿格旺旦皮勒精通藏、蒙、梵文,享有“达尔汗席力图古锡”荣誉称号。公元1741年,他参与编撰《藏蒙标准分类辞典》,一年完成,为准确地把藏文《丹珠尔》( 《续番藏经》)翻译为蒙文打下基础。公元1742—1749年,他同9位大翻译家一起翻译审定《丹珠尔》。
公元1770年,他将藏文中篇小说《萨仁呼和传》翻译成蒙文(被蒙古著名作家策·达木丁苏荣选入《蒙古古代文学一百篇》中)。后翻译出版《弥勒颂》后5篇、《章嘉呼图克图传》、《达赖喇嘛传》等,编撰有《阿格旺旦皮勒言语》。他还有不少诗篇流传下来。 
阿格旺旦皮勒故于公元1780年,终年81岁。

嘎莫拉

又名杜嘎尔苏荣(1871—1932),著名草原诗人。锡盟乌珠穆沁左旗人。幼年爱私塾教育,历任旗府笔帖式、苏木章京(佐领)、梅伦、管旗章京。主要诗作有《祭旗》、《颂军》、《节日的摔跤手》、《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等,以手抄本《锡林郭勒草原》广为流传。

锡林郭勒盟 都荣扎那
都荣扎那

公元1850年出生于乌珠穆沁右翼旗布力彦台的东日布家,幼名叫都荣德力格尔。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在远近的那达慕上多次夺冠。因为体力超群,家乡的父老便称其为“扎那”,蒙古语意为“象”,故此称谓“都荣扎那”。18岁那年,都荣扎那在王爷庙(现兴安盟乌兰浩特)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上,战胜了王爷庙著名的搏克手,获得九九八十一大奖。从此以后,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盛传着“企盼多时的启明星哟,迎着黎明在闪烁哟,乌珠穆沁的都荣扎那哟,从遥远闪烁而来哟…”的民歌。都荣扎那成了锡林郭勒草原上的明星,他的故事家喻户晓,曾多次被搬上银屏和舞台。

却扎木苏

却扎木苏(1893—1958),蒙古族,苏尼特左旗达日罕乌拉苏木白音敖日格勒嘎查人。13岁在白音苏布尔庙(今蒙古达里冈嘎旗境内)拜锡林扎布为师学摔跤,多次在摔跤比赛中获冠军。16岁在苏尼特左旗浩舒庙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上摔倒仁钦王爷的肩披“章嘎”的老跤手,名扬苏尼特草原,牧民们称他为“阿日本吉日嘎图”(汉语为“十六岁”之意)。

却扎木苏身高六尺,虎背熊腰,手大如箕,传说他一顿饭能吃72个包子或一只2岁羯羊,喝一坛酒不醉。说他一次去打水,发现一只3岁骆驼卡在井口,便将骆驼提上来,放在井边。1946年雪灾,他的坐骑死在路上,他背马走20多里,只歇三次。至今,满都拉图哈丁乌苏西北的敖包上,有一排摆成弯弯曲曲的大石块,传说是却扎木苏小时候玩的石块。 
1958年,却扎木苏去世,终年65岁。

锡林郭勒盟 纳·赛音朝克图
纳·赛音朝克图

纳·赛音朝克图(1914—1973),原名赛春阿,蒙古族,察哈尔正蓝旗二苏木(今正蓝旗扎格斯台苏木希日图嘎查)人。诗人、作家、翻译家,中国蒙古族新文学奠基人之一。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诗刊》编委、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等职。

纳·赛音朝克图出生于草原深处的牧人家里,自幼聪颖好学,性格坚毅,有追求光明、探求知识的远大志向。他在家乡读过书、教过书,曾先后留学日本和蒙古国。精通蒙、汉、满、日、俄、英文。

他从小深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民间文学的熏陶。1936年就学于张北察哈尔青年学校,开始文学创作,早期作品充满对真理与光明的求索和渴望,常以象征和哲理手法抒发内心深处澎湃不息的冲动和信念。194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心侣集》,产生了巨大反响,之后相继出版了揭露旧社会黑暗,渴望新社会光明的《蒙古民族兴盛之歌》等9部诗文集。新中国成立后,他满腔热情地步入了歌唱祖国、歌唱新生活为主题的创作新阶段。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并以古典的形式之美和独到的抒情方式完美结合而著称。先后出版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集《狂欢之歌》等27部诗文集。纳·赛音朝克图一生辛勤笔耕,其作品和创作活动,推动了内蒙古新文学的繁荣,开辟了蒙古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坛的通道。主要作品有:《幸福和友谊》、《金桥》、《我们雄壮的歌声》、 《正蓝旗组诗》、《笛声与清泉》、《红色瀑布》,长诗《狂欢之夜》、《南德尔松布尔》,中篇小说《春天的太阳来自北京》、《太阳照亮了乌珠穆沁》、《互助组变成公社》等。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论文,翻译了多种体裁的作品。

1999年,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集《纳·赛音朝克图全集》问世。他的作品,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阿格旺

 阿格旺(1914—1962),蒙古族,正镶白旗人。儿时拜阿冉金巴桑宝为师,住进哈登胡硕庙,被殿堂里千姿百态的佛像和墙壁藻井的装饰图案所吸引,经常在麻纸或涂有脂油、灰烬的木板上作画,并且很快地掌握镌刻、雕塑技艺,最初的画是一幅约尺许的《白虎神》。

17岁时为那若班禅庙制作的宗教舞蹈“跳鬼”道具和服饰,受到当时人们的赞许。在贝子庙期间,他设计制作的大型绘画、雕塑、粘贴艺术作品,大部分保存在牧民手中,被当时人们尊称“察哈尔画匠”。

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察盟文化队、正蓝旗文化馆、乌兰牧骑等单位工作,创作很多希望祖国兴旺发达和家乡迅速繁荣的作品。1955年,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1961年,他为建党四十周年的献礼作品《蒙古民族图案》,在古老的民族图案、传统的艺术风格中灌注新的思想内容,是他装饰图案创作的代表作。他的重要作品还有《斗驼图》、《巴嘎额江之战》、《草原牧人》等。 

 1962年,阿格旺病逝于张家口市,享年49岁。

额尔很巴图

额尔很巴图(1921—1982),男,蒙古族,西乌珠穆沁旗人,高小文化程度,中共党员。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牧民家庭,1岁时被富牧呼恒亲巴音领养。年轻时是锡林郭勒草原上著名的摔跤手,1956年全运会上获摔跤项目第四名,1957年参加自治区成立十周年体育运动会获摔跤第二名。

额尔很巴图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间,向巢匪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先后赠送320多匹骏马。1950年,捐款捐物支援抗美援朝。1955年合作化时期,献出2237头(只)牲畜扶持缺少牲畜的贫苦牧民走合作化道路,这些牲畜于1958年归入所在社、队。1956年建立乌珠穆沁草原第一个公私合营额和宝力格牧场,担任私方场长。三年困难时期,他认购了几千元公债券。最使草原人民永远缅怀的还是他对锡盟民族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1958年,额和宝力格请来教师办起一所“蒙古包”学校,这就是额和宝力格学校的前身。1982年他临终前,将自己的全部存款72510元捐助给已发展起来的额和宝力格学校。中共东乌珠穆沁旗党委接受了捐赠,将其中3万元拨给额和宝力格苏木学校新建校舍。1984年,锡盟行署召开会盟社会集资办学表彰大会,向额尔很巴图追授奖杯,并决定在额和宝力格学校校园内建立一座高2米的大理石纪念碑,永志昭彰。

额尔很巴图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委员及第五届锡盟政协委员。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选为东乌珠穆沁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锡林郭勒盟  哈扎布
歌王哈扎布

哈扎布(1922年5月11日-2005年10月27日),1922年5月11日,哈扎布生于锡盟阿巴哈纳尔左旗包尔赤斤台吉额波木家。6岁开始读私塾,15岁拜著名歌手斯日古楞美林为师,18岁拜师阿巴嘎大王的著名歌手特木登,学唱蒙古长调。在当时的大型那达慕上曾获3匹马的奖赏,美名初扬。1946年26岁被选为代苏木长,27岁时曾被布利亚特土匪绑架,后被解放军救出。

1948年当人民教师,1952年转入锡盟文工团工作,开始了其演唱艺术生涯。1953年调入内蒙古文工团,当年4月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家比赛获得金奖。9月赴朝慰问志愿军将士。1956年被新闻媒体称为蒙古族文艺界“三宝”之一,10月赴瑞典、丹麦、芬兰、挪威、苏联等国家演出,名声大振。1958年10月赴苏联赤塔州演出。195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10月到蒙古国演出。1964年,在北京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演唱了著名歌曲《赞歌》。

1982年,哈扎布离休后回到故乡锡林浩特市达希勒图苏木,在此期间,培养了一批蒙古族青年长调歌手。哈扎布同志曾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委员和自治区文联委员等职。他还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赴朝鲜、蒙古、瑞典、芬兰、丹麦、苏联等国家访问演出,1988年赴日本国演出,被称为“蒙古歌王”。1989年,为彰显其为蒙古族长调歌曲做出的杰出贡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歌王”称号。1990年带其弟子到呼和浩特汇报演出。1991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内蒙古文艺最高奖——“金驼奖”。

哈扎布几十年来演唱过的歌曲不可计数,其代表性的歌曲有:合声长调14首,长调歌曲34首,宴会歌曲8首,短调歌曲23首,创作歌曲11首,具有代表性的有《走马》、《小黄马》、《苍老的大雁》、《圣主成吉思汗》、《赞歌》等。他从1953年开始先后在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录制播放一百多首歌,中国唱片社曾出版过《小黄马》、 《四季》、《小黑马》、《有这么一个好姑娘》等十余张唱片在国内发行;庆祝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时,出版了哈扎布歌曲专辑《轻快的走马》等。并录制了专题歌曲专辑。他钻研长调唱法,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地发扬和提高,极大地丰富了蒙古民族长调演唱艺术。著名歌唱家胡松华、拉苏荣等都曾拜师于哈扎布门下。
    哈扎布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歌唱家,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朝鲁

著名蒙古族歌唱家朝鲁,1930年5月15日生于明安旗镶黄牛群宝力根据陶海。1938年随父搬迁至正蓝旗扎格斯太苏木。1944年春服兵役,加入了蒙古军少年军校。之后上了蒙古国乌兰巴托10年制学校,开始展露他的音乐天赋,在蒙古国成功的出演了歌剧《幸福之路》的主角,获得金奖。1954年回国后在察哈尔盟文工团工作。1955年调入内蒙古广播文工团工作。朝鲁除自己创作了《故乡》、《小学生》等歌曲外,还演唱了几百首蒙古歌曲,并有专题歌曲专辑,其中《白色的远山》等歌曲广为流传。

朝鲁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内蒙古文联委员、内蒙古第二次文代会代表,锡盟、正蓝旗政协委员。1971年退休后回乡,1986年7月14日去世。1987年,家乡人民为朝鲁建立了一座纪念碑。

锡林郭勒盟 - 行政区划

2005年,锡林郭勒盟辖2个县级市、1个县、9个旗。

锡林郭勒盟   面积202580平方千米,人口93万(2004年)。
锡林浩特市  面积1575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026021。
二连浩特市  面积 450平方千米,人口 2万。邮政编码011100。
多伦县    面积 3773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027300。县人民政府驻多伦淖尔镇。
阿巴嘎旗   面积27495平方千米,人口 4万。邮政编码011400。旗人民政府驻别力古台镇。
苏尼特左旗  面积33469平方千米,人口 3万。邮政编码011300。旗人民政府驻满都拉图镇。
苏尼特右旗  面积26700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011200。旗人民政府驻赛汉塔拉镇。
东乌珠穆沁旗 面积47554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026300。旗人民政府驻乌里雅斯太镇。
西乌珠穆沁旗 面积22960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026200。旗人民政府驻巴拉嘎尔高勒镇。
太仆寺旗   面积 3415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027000。旗人民政府驻宝昌镇。
镶黄旗    面积 4960平方千米,人口 3万。邮政编码013250。旗人民政府驻新宝拉格镇。
正镶白旗   面积 6083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013800。旗人民政府驻明安图镇。
正蓝旗    面积 9963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027200。旗人民政府驻上都镇。



 
中国3D地图网(www.33map.net),汇集E都市三维地图、都市圈三维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城市吧地图、google地图等多家地图,方便您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你的地图进行查询;三维地图通过三维实景模拟的表现方式,网站无缝集成了城市电子地图、三维电子黄页、生活资讯、电子政务、 同城电子商务、同城交友、虚拟社区等服务内容。该平台是以一种全新的人性化WEB界面表现,为城市百姓的生活、工作、旅游、出行参考、网上办事、网上创业等活动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为城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商家企业提供面向市民宣传互动的快速通道,从而更方便地实现电子政务、地图查询、黄页查询、电子商务、推广宣传等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